大类招生介绍
大类招生介绍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的模式,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模式将若干相近专业整合为一大学科门类进行统一招生。学生入学后,将首先接受为期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再根据个人的学业成绩、学术兴趣与发展规划,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专业方向。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大类招生政策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谓厚基础,就是强化做人 (人格素质) 的基础和强化做事 (职业能力) 的基础。所谓宽口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小专业(专门化)施教,设置柔性专业方向。
大类招生政策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建立“全校通修课程 + 学科通修课程 + 专业发展方向 + 开放选修课程”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第二课堂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并且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要求,新政策进行了管理制度的创新,实施了开放选课制度,导师制度,专业分流制度,专业流转制度等。从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特色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学分制,以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教学育人体体系、学分制运行管理机制来贯彻落实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大类招生的优势
避免盲目选择,做出理性决策
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对大学专业的内涵、课程设置及未来发展了解有限,容易导致选择的盲目性。例如,对金融、管理、建筑等专业的认知可能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印象上,这未必能帮助他们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大类招生模式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探索期。学生可以在大学的实际学习和体验中,深入了解各个专业方向,明确个人兴趣与专长。这有助于学生基于更充分的信息和更理性的思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提供再次选择与发展的机会
对于部分因高考分数未能直接进入心仪专业的学生,大类招生提供了凭借大学期间的努力再次选择的机会。入学后,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一至两年的学习表现来决定最终的专业归属,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践表明,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多数学生都能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形成更为清晰的规划。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个人兴趣与能力进行最优匹配,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大类招生分流原则
我校所有大类招生专业,其分流工作均严格遵循“成绩优先、尊重志愿”的原则。
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学院将依据预先公布的绩点(GPA)核算办法,对学生在规定学期内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排名靠前的学生将享有优先选择专业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