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定位
东师精神
强师报国 求实创造
东师校训
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
创造的教育——倡导注重过程的探究教育;激发基于兴趣的内生动力;养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塑造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
师铭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
白山松水,薪火相传。
家国天下,社会中坚。
为人师表,品正世范。
博学慎思,格物探原。
敬业乐群,诚信友善。
尊重创造,大爱育贤。
勤奋创新,淡泊致远。
柳园菁菁,旭日冉冉。
立德树人,铭耀杏坛。
释义
①巍巍东师,根溯延安。 “巍巍东师”:开篇点出学校名字; “根溯延安”:体现学校的红色根基。
②白山松水,薪火相传。 “白山松水”:既表明学校当年在战火硝烟中辗转办学的历程,又标明学校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 “薪火承传”:学校学脉不断传承之意。
③家国天下,社会中坚。 这两句是政治理想的总体体现。 “家国天下”:语出《礼记·大学》,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尊崇的政治理想; “社会中坚”:中坚,古时指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意为成为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才。
④为人师表,品正世范。 这两句是教师追求的最高职业操守,是行为规范的较高标准。 “为人师表”: 学校校训中的一句,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 “品正世范”:指品行正直、高洁,成为世人典范。
⑤博学慎思,格物探原。 这两句体现文理科的学识追求。 “博学慎思”:出自《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治学的几个层次,这里指文科治学; “格物探原”:“格物”:出自《礼记·大学》中 “格物致知”,这里指理科研究;探原,指探究事物的根本。
⑥敬业乐群,诚信友善。 这两句体现的是团队精神。 “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为对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诚信”:“诚”是一种美德;“信”,从道德角度看,与“诚”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⑦尊重创造,大爱育贤。 这两句体现的是教育理念,为师的态度。 “尊重创造”:意指我校两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和创造的教育。 “大爱”: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⑧勤奋创新,淡泊致远。 这两句体现的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 “勤奋创新”: 学校校训中的一句,也是个人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淡泊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⑨柳园菁菁,旭日冉冉。 通过两校区经典的自然景观——柳园和旭日广场,体现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 “柳园菁菁”:柳园,本部校区经典的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历届学子众知,用于此体现一种历史的厚度,某种意义上可视作“东师”的象征;菁菁,形容草木繁茂,这里可喻指学校培育众多社会精英。 “旭日冉冉”:旭日,指净月校区旭日广场,同“柳园”一样,同为学校经典人文景观,;冉冉,形容事物慢慢变化、上升,喻指新校区像早上的太阳一样,正在升起。
⑩立德树人,铭耀杏坛。 表达一种期望。 “立德树人”: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 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人在曲阜祖庙广植杏树,遂以“杏坛”命名,“杏坛”是孔子教育事业光辉的象征,今泛喻教育界,我校也有“杏坛铎声”等校园文化载体。
四实品格
信念坚实
为人朴实
学识扎实
作风踏实
2019 年 7 月 10 日更新,由学校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