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 1946 年,经历了解放战争、文革洗礼和改革开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秉持“以用户为中心,建设开放式、研究型、数字化的新型图书馆”的目标,积极推动传统服务向智力服务转型,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首批全国高校共 12 家)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CADAL) 全国 8 个数据中心之一、20 个服务中心之一,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 的 17 个中心馆 (学科中心) 之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的成员馆和服务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人教数字校园”实践基地,“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图书馆现有在编职工 113 人。其中,博士 7 人,占总体的 6.2%;硕士 51 人,占总体的 45.1%;本科 42 人,占总体的 37.2%;大专及以下 13 人,占总体的 11.5%。图书馆高学历职工所占比例逐步扩大。图书馆队伍年轻化特点鲜明。其中,30 岁-39 岁 35 人,占总体的 31%;29 岁及以下 7 人,占总体的 6.2%;40 岁-49 岁 40 人,占总体的 35.4%;50 岁以上 31 人,占总体的 27.4%。
图书馆由本部校区图书馆、净月校区图书馆和教育信息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 38675 平方米,阅览座位 5054 席。图书馆设立各类阅览室支持学生多样化学习。在纸质阅览环境中,中文、外文图书借阅室满足学生借阅需求,参考阅览室保障学生在馆阅读,工具书阅览室为学习研究提供考据。在电子阅览环境中,多媒体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料即取即用,资源丰富、设备先进,电子阅览室供学生上网、培训。第一学习空间将学生虚拟学习与现实学习充分结合,每个座位有电源、有光源,四周配有各类普识性和考试类图书。学习研讨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协作能力,添加投影仪和讨论用的玻璃板等,学生可以进行研讨与展示。
图书馆开馆时间长,除古籍书刊和外文书库外,普通阅览室都实行从早 8 点至晚 10 点的开馆时间,每周开馆 7 天。除线装古书库外,其他阅览室均实行藏、借、阅三位一体的开架管理办法。
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总量约 377.4 万册。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丰富,古籍收藏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有线装古籍 32 万册,内有善本书 4200 余种、50000 多册,明版书 800 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重要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目前,有 49 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 168 部古籍入选“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前后有两批 4 部古籍进京参加全国古籍特展。2018 年图书馆被遴选为“民国时期连续出版物数据普查登记项目”试点单位。
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 254.4 万种,电子期刊 50093 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 203 种,本馆自建特色数据库 25 个。图书馆引进集成管理系统 (Aleph500) 、知识发现系统 (Primo) 、上下文超链接系统 (SFX)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TRS) 等,实现了资源一站式发现与获取,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与科研提供以数字资源为主、纸质资源为辅的多种资源融合的立体化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网上资源服务 24 小时开放,读者可随时上网查询、下载资源。
信息来源: 图书馆官网 相关链接